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千年传奇汉牡丹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综合频道  来源: 2024-04-18 08:43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由洛阳日报社等十家媒体共同策划发起的《十省名城联动·共扬国色美名》——“盛世牡丹耀中国”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正在进行,此次联动包括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湖北襄阳、四川彭州、安徽亳州、甘肃临夏、河北邢台、山西太原、陕西咸阳、宁夏吴忠等十个省份的十座知名城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邢台,聆听“千年神花”的传奇故事,感受汉牡丹的传奇魅力。

  春游邢台赏百花,统领群芳唯牡丹。

  近日,一段“让我们相约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畅游柏乡牡丹花海”的视频在朋友圈火热流传。视频中,邢台柏乡籍国家一级演员李胜素与众多文化名家共同邀请广大游客共赴第十一届汉牡丹文化节,共赏千年牡丹,共享文化盛宴。

  邢台柏乡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牡丹文化之乡,其汉牡丹更是全国一绝,凭借2000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的汉牡丹获誉“世界牡丹的活化石”,被称为“千年神花”。“柏乡汉牡丹”商标是柏乡县获得的首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汉牡丹传说”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

  汉牡丹文化节从2012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以花为媒、深挖文化,将自然之花转化为文明之花、富民之花,邢台积极推动汉牡丹文化产业成为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让千年汉牡丹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牡丹盛放喜迎八方宾客

汉牡丹之乡

  4月15日,“春游泉城 同赏百花”2024邢台市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十一届汉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在七里河同心岛举行。千余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齐聚太行泉城,共赏国色天香,共谋美好未来。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作为华北地区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的邢台,有关汉牡丹的传说也非常引人注目。在柏乡的宋代碑刻和清乾隆、民国时期的县志,对汉牡丹的历史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民国《柏乡县志》记载:“弥陀寺牡丹寺在县北郝村,其中牡丹多株,相传为汉牡丹。又故老称道,光武帝巡河北时尝从此经过,有咏牡丹诗一首:小王避乱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此说虽不可深信,然足证其年代久远,况至今犹盛乎。”

  在民间,围绕汉牡丹,流传着大量的优美传说和历史故事。花神入地结连理,化作牡丹、芍药两株花木;汉牡丹忠君救主,护救刘秀躲避追杀;花开知农事,百姓“观花问事”之风仍盛行……2009年,“柏乡汉牡丹传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越2000年悠长岁月,汉牡丹仍庄重优雅,魅力焕发。同株异花为汉牡丹的一大特色,同株汉牡丹花色有深浅浓淡之分,花朵有单层、双层、多层之别。1985年,柏乡县文物保管所曾解剖一朵汉牡丹花,复花达215瓣。

  自古以来,汉牡丹受到文人墨客的歌颂,留下了众多诗词歌赋、书画墨宝,“忠诚、诚信、淳朴、热情”的汉牡丹文化内涵,也早已融入当地民众的品质和性格中。盛大的汉牡丹文化节,也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等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活动和展示河北文化自信、彰显燕赵形象的重要窗口。

  国色天香激活“赏花经济”

游人如织

  在柏乡县的汉都牡丹世界种植基地内,上百亩土地上种植着数百个品种的牡丹、芍药。再过十几天,基地就会迎来每年最繁忙的时刻——鲜切花采摘季。

  “品质好的鲜切花一枝能卖十几元钱,基地内每年能产约30万枝花,平均每亩地能带来约3万元的收入。”基地负责人王世云告诉记者,今年几个熟识的批发商早已订购了基地内的所有鲜切花,只要前期养护工作做到位,花朵开得好,销路不用愁。

  相距不远的汉牡丹园内,存活已有2000多年的7株牡丹扎根于此,引来众多游客一睹芳容。汉牡丹园内种有1000多个品种的牡丹、芍药等花卉,每年谷雨前后,宛如花的海洋。

汉牡丹园

  “园子里除了有16万株观赏牡丹,还有60万株用作繁殖。”在汉牡丹园负责人贾树粉指引下,记者来到园内占地30亩的连栋大棚。棚外春意阑珊,棚内繁花绚烂,这里牡丹的花期早于露天种植的,已相继开放,不时有游客从花丛中挑选“心头好”买回家。

  汉牡丹园内还设有智能温室,培育错季牡丹,延长花期。每逢春节,错季牡丹竞相绽放,呈现繁花俏争春的美丽图景,增添美美年味。“每年11月,我们会调节温室内各项参数,人为催花、控温,确保错季牡丹在春节如期绽放,成为市场颇受欢迎的年宵花。”贾树粉说,“一盆开了8—10朵花的牡丹盆景售价在180元左右,花头再多些的能卖到200元以上。去年春节,温室培育的5000多盆牡丹盆景创造了近百万元的销售额。”

  “花开不谢”颜值变产值

傲立群芳

  冠绝百花独芬芳,浑身是宝牡丹王。近年来,柏乡依托品牌优势和种植基础,对牡丹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深度开发。

  “牡丹花虽好,但花期短。2019年起,我们瞄准牡丹深加工产业,力争把牡丹的颜值转化为牡丹深加工的产值。”河北圣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运潭说。

  圣丹公司加工车间内,自动化机器正在给油用牡丹籽脱壳,顺着管道即将输送进烘干机。在这里,牡丹籽要经过6道重要工序、10余个流程,才能被制成牡丹籽油。

  10公斤牡丹籽才能榨出1公斤油。圣丹公司种植了300亩油用牡丹,花谢后平均每亩产出250公斤牡丹籽,保障了榨油原料供应。2023年,圣丹公司加工牡丹籽油10余吨,收入数百万元。

  张运潭介绍,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2%以上,亚麻酸含量则在42%以上,享有“液体黄金”的美誉,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口服、烹饪,还可以制成护肤品。凭借良好的品质,圣丹公司的牡丹籽油吸引众多商家抛来“橄榄枝”。去年9月,产品还通过国际900认证(食品行业认证系统),企业获得外贸经营资格。

  为实现牡丹价值最大化,来自柏乡的牡丹全花茶、牡丹花蕊茶也相继进入市场销售,让牡丹从一朵可以欣赏的花变身成为可以细品的茶、能够美容养颜的保养品。

  围绕工笔牡丹画文化产业,近年来柏乡着力制定工笔画产业发展规划,创建了工笔画培训基地,政府补贴免费培训专业技能,多措并举带动以工笔牡丹画为主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柏乡工笔画产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作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邢台,工笔牡丹画、牡丹剪纸、牡丹瓷、牡丹拓片等以牡丹为元素的衍生特色产品层出不穷,牡丹的多样价值正在逐步呈现。

  以花为媒打造文旅新业态

精彩演出

  作为河北省十大旅游节会活动之一,汉牡丹文化节已成为集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活动和河北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节会。

  在今年的开幕式上,邢台文旅宣传使者、汉牡丹文化形象大使李胜素宣传推介;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牡丹研究中心主任张秀新为“中国农科院牡丹研究柏乡分中心”授牌;柏乡县与湖北枣阳、河南叶县、孟津区共同成立“东汉历史文化旅游城市联盟”。还举办景区介绍、交流互动、发放优惠券等活动,全面展示邢台文旅资源,向广大游客发出“来邢旅游”的诚意邀请。

  第十一届汉牡丹文化节将持续到5月15日。系列活动以“花开盛世、共谱华章”为主题,借中国牡丹文化之乡、中国汉牡丹文化品牌优势,深入挖掘汉文化资源,陆续推出柏乡县历史文化故事大赛、牡丹诗会、全国百家牡丹书画作品展等10余场活动。

  近年来,邢台柏乡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柏乡发展的新动能,建成了占地680亩、集9大色系上千品种的汉牡丹园。依托汉牡丹文化资源,持续在推进牡丹产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见实效,产业带动效应日趋明显。柏乡县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汉牡丹园被授予“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艺术摄影创作基地”称号。今年邢台还将积极融入全国牡丹发展大格局,推动柏乡的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柏乡县龙华镇党委书记赵江飞介绍,该地依托“千年神花”汉牡丹,每年接待观光游览者约30万人次。他们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活跃三产,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文旅,力争依托文旅产业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今年,该地汉牡丹园在承接研学和团建上大做文章,聘请专业机构围绕汉牡丹历史文化精心设计6大课程,涵盖汉文化、牡丹文化、茶艺知识等内容,为拉长旅游周期、丰富旅游供给打基础。

  充分挖掘汉牡丹文化资源,以汉牡丹文化节为名片,打造“一带四园”生态文旅融合区,邢台柏乡让牡丹花成为文化之花、艺术之花、产业之花,实现了以花为媒、以花兴城。(邢台日报社记者 刘瑞凤 申学娜 谢龙 通讯员 王光耀 文/图)

[ 责任编辑:崔利利]
返回洛阳网首页>>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 ·健康快讯: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招募高血压患者临床试验
  • ·健康快讯: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再获两个省级荣誉称号
  • ·泡脚水越热、时间越长越好?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全力实...
  • 就在今晚!CCTV-1《文脉春秋》“...
  • 产值突破31亿元!宁德时代洛阳基...
  • 洛阳市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证10...
  • 新春招聘会 稳岗促就业
  • 寒假期间,洛阳中小学学科类培训...
  • 洛阳市医疗保障局:门诊慢病不设...
  • 请注意防范!今晚起洛阳将迎大风天气
  • 首批“美豫名品”企业名单发布 洛...
  • 徐衣显与中科院过程所副所长李春...
  • 百姓呼声
    洛阳城市阳台地面标识英文翻译有误?
    龙门石窟地下停车站缺少安全标识(图)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