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亳州牡丹越千年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综合频道  来源: 洛阳网 2024-04-11 08:42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波兰人卜弥格绘制的地图把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

  人间四月天,行走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的广袤田野,随处可见盛开的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亳州是中华药都,亳州牡丹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药用价值。用亳州牡丹根茎加工而成的亳丹皮,是一味中药。这种亳州地产药材,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现代医学认为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亳州牡丹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从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起,牡丹便与亳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以民间种植药用牡丹为主。到了明朝,亳州人薛蕙将牡丹移向园中栽。在薛蕙等文人雅士的带领下,城中好花的习俗蔚然成风,亳州牡丹盛极一时,“独步天下”。当时外国人所绘制的地图,明确地将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便是最好的佐证。

  亳州牡丹历史悠久

汉服爱好者畅游华佗牡丹园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也是中华药都,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牡丹生长。

  时间回到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人神医华佗在家乡开辟药圃,并游学行医治病救人。从那时起,药用牡丹便在亳州这片土地扎了根,由它的根茎配制成的中药缓解了很多人的病痛。

  据《亳州志》记载,亳州牡丹在晋朝就已有御衣黄、叠翠芯珠、桃花湛露等许多名满天下的极品。北宋时,亳州牡丹品种已有150多个,姚黄魏紫,国色天香,“观者如织,络绎不绝”。

  亳州牡丹在明朝更是盛极一时,山东《曹县志》在记载牡丹盛衰史时曾云,牡丹“初盛于洛,再盛于亳州”。亳州牡丹在明朝之所以如日中天,和明朝亳州望族薛家是分不开的。明朝吏部郎中薛蕙因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的“大礼”之争,辞官归隐故里,在家乡广植牡丹,从中寻找“天于清高补富贵,人从草木寄文章”的境界。

  薛蕙在城南买地建造了一片园林——常乐园,其子又在常乐园附近修建了南园,两个牡丹园中广植牡丹名品。适逢暮春,牡丹争奇斗艳,红如火、黄似霞、白像雪、黑仿墨,游人畅玩其间,流连忘返。薛蕙一生还留下了多首咏牡丹的诗句,如:“锦园处处锁名花,步障层层簇绛纱。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独繁华。”

  薛蕙的孙子薛凤翔自小耳濡目染,对牡丹更是情有独钟,集天下名品种之。当时常乐园的牡丹品种有260余种,远近闻名。薛凤翔博览群书,写诗作画,尤以牡丹为长。受祖辈影响,薛凤翔不热衷功名,官至鸿胪寺少卿,早早归隐。薛凤翔归隐后,一心扑在牡丹上,还写下著名的《亳州牡丹史》,并流传后世。

  薛凤翔所著《亳州牡丹史》共4卷,以《史记》体例,分本纪、表、传和艺文志等几个部分。该书对牡丹进行繁而有序的分类,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各种牡丹,详尽总结了牡丹栽培管理技术,同时还记述了有关牡丹的逸闻,内容翔实,洋洋大观,集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描摹状色,惟妙惟肖,“若汉宫粉黛三千,按图可骥”。可见当时亳州牡丹的历史地位之高。

  明隆庆、万历年间,亳州牡丹园星罗棋布,除了薛家,还有王谦夫的松竹园、李典客的凉暑园、李方岳的适园、夏之臣的南里园等,当时种植牡丹、培育新品牡丹成为一种风气。

  17世纪中叶,波兰传教士卜弥格游历中国期间,曾到过南京、开封与西安,他在绘制的地图上,明确地把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在其所绘制的地图上,以风物标注地名的仅此一例,这表明在当时提起牡丹就会让人想到亳州,牡丹在当时已成为亳州的“城市形象代言人”,为世人所瞩目。这也是“亳州牡丹独步天下”的一大例证。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也曾对明朝时期亳州牡丹的种植盛况进行过详细介绍。栏目中讲到,明朝时期,亳州牡丹极盛,在许多热爱牡丹的文人雅士带领下,城中好花的习俗蔚然成风。他们在大大小小的牡丹园中,种下从祖国大江南北搜罗而来的各种牡丹。他们的悉心照料让牡丹绚烂绽放,也为时人的生活锦上添花,把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带至千家万户。牡丹如此娇艳,引得无数文人画家“竞折腰”,他们争相吟咏、描摹牡丹。从宫廷到民间,牡丹绘画风靡一时。

  药用牡丹产业兴旺

夕阳下的亳州牡丹

  牡丹的药用史远长于观赏史,最早清晰记载牡丹药用价值的是2000多年前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作为神医华佗的故乡,亳州种植药用牡丹的历史,全国居首。

  亳州牡丹主要采集根部丹皮(花也可入药,但以收获丹皮为主)。因药用牡丹喜温暖、排水好、水位低的肥沃沙质土壤,所以具备这些土壤特征的亳州成为药用牡丹的主产地。

  亳丹皮药用价值较高,以条粗长、皮厚、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状物多者为佳,采集时选择种植5年以上的牡丹,“抽筋扒皮”之后得到中药材亳丹皮。

  谯城区华佗镇小华庄是神医华佗的故乡,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植中药材。78岁的小华庄村民丰绍斌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小华庄就家家户户种中药材,主要品种是白芍、牡丹和白芷。每到暮春4月,地里的芍药、牡丹纷纷开放,这里俨然是个“花窝子”。

  “这几年种牡丹的收益不错,亩均收益在5万元左右。”丰绍斌高兴地说,他种的上一茬牡丹卖完之后,今年又新种了几亩。在丰绍斌看来,牡丹全身是宝,根茎可以卖钱,花朵可以观赏,它的荚、籽都可以卖钱,是一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都很高的中药材。

  亳州市牡丹协会会长张凯介绍,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约20万亩。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作为中华药都,亳州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日上市品种2800余种,日客流量五六万人,去年销售收入600亿元,每天有大量的亳丹皮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药农种出的亳丹皮,也通过亳州的千家药企,“飘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在安徽协和成制药有限公司,几乎每周都有装满中药饮片的集装箱发往国外。该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和介绍,公司包括亳丹皮在内的中药材销往韩国、美国、德国、匈牙利、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好药材离不开好种子。近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强对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出台了《关于加快亳州道地中药材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繁育基地和组培繁育中心建设,以及包括牡丹在内的中药材种植。

  在安徽省亳州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内,一株株牡丹苗整齐排列,在4月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我们种植的牡丹苗,主要是亳州本地的药用牡丹。”示范园负责人母觅成介绍,示范园采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种植模式,从种子种苗到田间投入,从田间管理到种苗去向……全程可以追溯,确保种苗的质量。

  母觅成边走边说,示范园还建有物联网系统,园内的降水量、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叶面湿度、土壤氮磷钾含量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我们建立的还有水肥一体化系统,如果空气干燥需要浇水,就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开启浇水施肥模式”。

  “我们种植的牡丹苗,主要是向周边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推广。”母觅成告诉记者,示范园通过种植推广,一方面扩大亳州牡丹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促进药农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牡丹赋能文旅发展

亳州市政公园

  近年来,除了药用,亳州牡丹也推动着文旅产业的发展。4月上旬,20万亩药用牡丹怒放。这时候的亳州田野、村庄前后,甚至农家小院的角落里,抬眼可见盛开的牡丹。

  围绕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文化旅游强市,亳州建设了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景区占地面积近15万亩,集亳芍、牡丹、亳菊等药花种植、展览、观光休闲于一体,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药花海景观。每年4月至5月,牡丹、芍药次第开放,牡丹洁白无瑕,芍药灿若云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田园风光、风土人情。

  除了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华佗牡丹园也是观赏牡丹的好去处。华佗牡丹园在亳州牡丹的基础上,又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进了一些观赏牡丹品种,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如今,华佗牡丹园有各种名贵牡丹品种60多个,同期建设的还有海棠园、紫藤园等观赏园,形成国色天香、百花争艳的园区风光,打造皖北集花卉观赏、垂钓娱乐、休闲住宿于一体的牡丹观赏园。

  每年4月中旬,华佗牡丹园都会举办牡丹节,园内9大色系60多个品种的牡丹和芍药争奇斗艳,众多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适逢盛世,亳州牡丹产业正面临着多重叠加机遇,发展前景可期,无论是药用牡丹还是观赏牡丹,都将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亳州晚报记者 汝平)(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张延林拍摄)

[ 责任编辑:席倩倩]
返回洛阳网首页>>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 ·健康快讯: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招募高血压患者临床试验
  • ·健康快讯: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再获两个省级荣誉称号
  • ·泡脚水越热、时间越长越好?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全力实...
  • 就在今晚!CCTV-1《文脉春秋》“...
  • 产值突破31亿元!宁德时代洛阳基...
  • 洛阳市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证10...
  • 新春招聘会 稳岗促就业
  • 寒假期间,洛阳中小学学科类培训...
  • 洛阳市医疗保障局:门诊慢病不设...
  • 请注意防范!今晚起洛阳将迎大风天气
  • 首批“美豫名品”企业名单发布 洛...
  • 徐衣显与中科院过程所副所长李春...
  • 百姓呼声
    洛阳城市阳台地面标识英文翻译有误?
    龙门石窟地下停车站缺少安全标识(图)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