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这就是,红旗渠!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综合频道  来源: 新华网 2025-04-05 11:46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让我们来想象

  这样一种

  “不可能”

  ……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红旗渠鸻鹉崖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在条件艰苦的上世纪60年代

  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

  单纯以“人工”

  硬生生凿出一条“天河”

  没有资金

  没有机械

  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所能依靠的

  仅仅是铁锤、钢钎、锄头

  是自己的双手和坚定的意志

  近十年间

  要削平1250个山头

  架起152座渡槽

  凿通211条隧洞

  工程全长

  是惊人的1500公里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

  这是林县人给予世界的震撼!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付渊昊

  从太行山的褶皱里奔涌而来

  在悬崖峭壁间蜿蜒向前

  用血肉之躯书写山河史诗

  周恩来总理曾赞誉:

  这是“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

  这就是

  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张万强

  今天

  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025年4月5日

  红旗渠

  迎来主干渠通水60周年

  沿着时光

  我们一起

  回溯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新华社记者鲁鹏摄

  “旧林县,真可怜

  光秃山坡干河滩

  有雨冲得粮不收

  没雨旱得籽不见”

  据统计

  1436年到1949年的500多年间

  河南林县(今林州市)

  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

  绝收30年次

  龟裂的田地渴盼甘霖

  空荡的水窖盛满叹息

  大山里的林县

  缺水久矣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魏德忠

  一位名叫杨贵的年轻人

  站在太行山巅

  脚下是十年九旱的焦渴土地

  "引漳入林!"

  身为县委书记的他

  誓言如惊雷

  “既然愚公能移山

  我们修渠有何难

  立下愚公移山志

  决心劈开太行山”

  县委征求意见时

  林县百姓说

  “国家没钱

  我们自带干粮也要修成

  这是祖祖辈辈的大事”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魏德忠

  1960年2月

  工程开工

  没有工程机械

  就用血肉丈量群山

  钢钎磨短了接续

  箩筐磨破了再编

  任羊成腰系麻绳

  用一次次悬崖飞荡

  完成每一次凌空除险

  腰部被绳子磨出的串串血泡

  是他永不褪色的勋章

  面对突如其来的坍塌

  李改云一把推开战友

  自己却被埋在碎石里

  被滚石砸断的右腿

  成为无私奉献者的丰碑

  在塌方的竖井平洞里

  王师存蜷着身体

  和伙伴一起

  用工具和双手

  硬生生地挖开了"死亡洞"

  吴祖太是第一位为红旗渠献身的人

  为了修建红旗渠

  他三次推迟婚期

  跑遍百公里长的浊漳河

  测绘出第一张引漳入林渠线图

  在进隧洞查看塌方情况时

  他不幸遇难,年仅27岁

  红旗渠开挖不到两个月

  张买江的父亲就牺牲在工地上

  张买江接过父亲遗志

  用十三岁的瘦弱身板

  抡锤打钎

  沿山点炮

  成了工地上的"小老虎"

  ......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魏德忠

  1965年4月

  红旗渠总干渠通水

  当漳河水翻山越岭

  在林县第一次流出“甜蜜之水”

  一位老农捧水而泣

  孩童追着浪花奔跑

  1966年4月

  三条干渠同时竣工

  1969年

  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完成

  至此

  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1969年7月

  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

  天河落人间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魏德忠

  有人做过计算

  如果把修红旗渠挖出来的土石

  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

  可纵贯中国南北

  串联广州、北京、哈尔滨

  而这样的数字背后

  是血肉之躯与太行山的较量

  81位英雄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名字

  永远凝固在渠水倒映的星空里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魏德忠

  几十年来

  这条缠绕太行的蓝飘带

  早已超越水利工程的意义

  它流淌着大禹治水的基因

  延续着愚公移山的气魄

  更浇灌出"自力更生"的精神图腾

  青年洞的凿痕如时光年轮

  这个红旗渠的“咽喉工程”

  如今已成为5A景区

  每天都有游客在这里“穿越”

  零距离感受着那段激情岁月

  红旗渠景区供图

  任村镇依靠辖区资源优势

  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体系

  红色餐厅、研学经济

  井头的“连翘”、盘龙山的“大红袍”

  远近闻名

  石板岩镇依托资源优势

  以山水为轴

  打造“民宿+艺术”特色模式

  绘制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

  红旗渠景区供图摄影:程帅旗

  春风翻过太行山的脊梁

  崖壁斑驳

  诉说着沧桑的过往

  草木葱茏

  是崭新的希望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

  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渠水奔流不息

  精神永续传承

  这就是

  红旗渠!

[ 责任编辑:席倩倩]
返回洛阳网首页>>
新安县发展设施渔业 助农增收致富【组图】
新安县发展设施渔业 助农增收致富【组图】
  • ·“河洛欢歌·伊滨广场文化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举行
  • ·第二十三届汝阳杜鹃赏花季推介会举行
  • ·国色芳华入镜来!快来伊滨中央公园赏牡丹啦
  •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焦复杂冠脉介入技术发展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
  • · 为生命接力 !市三院医生张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男子右肾被“蛀空” 竟因老婆患过肺结核
  • ·如何科学预防光敏性皮炎?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黄河岸边去哪儿玩?洛阳市发布“...
  • 洛阳市发布“天下黄河洛阳美”美...
  • 大风!降温!洛阳发布最新天气预报
  • 洛阳交警部门设置限时停车位 方便...
  • 徜徉黄河之畔 遇见最“美”洛阳
  • 柳絮飞舞,能否增加道路冲洗频次...
  • 洛阳迎大风沙尘天气 阵风可达9-10级
  • 200件(组)新增文物亮相洛阳博物馆
  • 4月11日牡丹花情预报
  • 准备开抢!明日10点洛YOUNG小店消...
  • 百姓呼声
    偃师区首阳路名..
    地铁客服中心的..
    洛阳市新街北延项目还会实施吗?
    市公共交通支付一体化何时能上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