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京豫云客厅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综合频道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2025-03-11 10:36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热点连连看

  □本报记者 刘一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月10日,滑县白道口镇蔡胡村百余亩高标准农田上,平移式喷灌机张开双臂,细密的水雾洒向麦田,通过在机器上设定作业亩数、移动速度、出水量等,一个人就能管300亩地。不远处的白道口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里,农技人员正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管理系统巡田,透过大屏幕对田间的虫情、病情、墒情等信息实时监测。

  “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大,智能化的农业设备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一品感慨。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建成全国农机行业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技术革命”推动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折射出中原大地正在发生的变革,厚植建设农业强省的底气。

  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产业支撑,核心在于富民增收。产业的发展链接起城市与乡村,产业共链、价值共享打破要素流动的隐形围墙,促进城乡“双向奔赴”。

  依托皮革皮具、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三大主导产业,平舆县建设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串联24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延伸200多个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县、乡、村产业链群融合发展,带动近9万农户,年人均增收3万元。这是河南发展富民产业的缩影。

  我省已累计创建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3个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22家。不仅如此,河南以“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抓手,构建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三级体系,“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三农”学者、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国表示。

  从发展富民产业,到壮大农业品牌,河南乡村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民生医院二期工程施工正酣;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老戏台成乡村书店,土墙灰瓦间流淌着诗与远方;济源示范区承留镇大沟河村,“村咖”内香味浓郁,铁路文化博物馆里人头攒动……

  近年来,河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户厕改造18.36万户,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1%,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让城乡生活“零时差”,不仅让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足,还吸引了无数城里人“反向”旅游,美丽生态造就“美丽经济”。

  数字技术碰撞传统农业,产业扎根广袤乡土,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标配”,一幅城乡共荣的新图景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河南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代表委员观点

  “做大做强现代食品产业集群,更好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秦保强

  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委书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漯河来说,这一要求意义重大。

  漯河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500亿元,正奋力做大做强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如何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这是我们迈上新时代新征程的必答题。要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坚持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思维,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完善“稳粮建链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强化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施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报记者归欣/整理董亮蔡迅翔/图)

  “让产业振兴的红利像映山红一样,绽放在老区的土地上,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熊伟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作为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成长起来的企业,羚锐制药始终以产业振兴为重要抓手,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全县9个乡镇1200多户农民参与颠茄草、芍药等中药材种植。同时,通过租金、薪金和种植收益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羚锐制药将结合所在领域产业优势,以中药智造产业为核心支点,以科技赋能中药材产业链升级,持续扩大种植基地规模,通过调动农户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让产业振兴的红利像映山红一样,绽放在老区的土地上,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本报记者石可欣/整理王铮/图)

[ 责任编辑:孙阳丹]
返回洛阳网首页>>
洛阳男子睡醒后发现右腿“罢工”,原因竟是……
洛阳男子睡醒后发现右腿“罢工”,原因竟...
  • ·烧烤+啤酒竟让壮汉险丧命!医生紧急提醒……
  • ·急性会厌炎发作时如何自救?
  •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超标,需要吃药吗?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快讯!滨河南路下穿天街工程隧道...
  • 通行规则有变化!滨河南路下穿天...
  • 21日开始!涧西区符家屯东路部分...
  • 张玉杰与丹尼斯集团总裁王任生举...
  • 大风蓝色预警!洛阳人下班赶紧回家
  • 大风+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洛阳最...
  • 市委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5年第...
  • 4月23日起,洛阳45路、61路、111...
  • “混血”牡丹的缤纷花境!隋唐城...
  • 事关科目三考前适应性模拟 洛阳交...
  • 百姓呼声
    建议在邙山建设文学主题或名人主题公园
    涧河有处桥段漂浮着大量泡沫污染物?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