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了不起的甲骨文 | 来到这座馆 爱上商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综合频道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5-01-08 10:32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吸引游客超一百五十四万人次

  来到这座馆 爱上商文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你有没有为了一座博物馆,赴过一座城?我这次就是专门为了殷墟博物馆,跑了一趟河南安阳。”网友“远山”近日在其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旅行攻略中写道。

  跟这位网友一样,“为了殷墟博物馆,奔赴安阳城”的现象不在少数。1月6日,记者从殷墟博物馆获悉,自2024年2月26日新馆开馆以来,该馆共计接待游客超过154万人次。

WX20250108-072650@2x_副本.png

  殷墟博物馆里,游客们正在观赏文物亚长牛尊。彭捷 摄

  展陈丰富,文物中触摸伟大商文明

  “我今天跟3000年前的将军握了‘手’!”“殷墟博物馆藏品特别精美,特别是青铜器,充分展现了商人的智慧与艺术才能。”观众纷纷留言。

  这是殷墟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魅力。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近4000件(套)文物,超过四分之三的珍贵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基本展陈“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个部分,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等四个专题展览,从不同维度让观众触摸真实的商朝。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致敬殷墟90余年的丰硕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致敬中国考古学百年辉煌。”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

  活动走心,历史在“烟火气”中活起来

  “讲解员的生动解说,将商代尘封的历史一页页翻开,让同学们在震撼之余,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老师刘迎说,参观博物馆是研学的重要内容,就是想让同学们找到历史知识和优秀文化的情感共鸣,借此找到文化传承的纽带。

  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向大众,让3000年前的商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殷墟博物馆“出圈”的密码——

  过去一年,殷墟博物馆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新春时装展演”为观众带来文化与时尚“碰撞”的盛宴;“大邑商·夜安阳”博物馆夜游活动开启,开放夜间游览,共享美好生活;“五一”假期“穿越时空之旅——商代百工体验之旅”吸引“旅游特种兵”打卡;暑假推出“萌宝寻商记”,开启孩子们独特假期之旅;“大邑商里寻明月”让中秋节更有文化味儿;“殷墟文物猜猜看”激发公众对文物的研究兴趣……

  如何追逐热点让年轻人聚焦,殷墟博物馆也有妙招:

  考古工作者现场清理车马坑遗迹,让一堂堂“考古公开课”载着游客穿越3000年时光;自制推出多期“国宝日历”视频版,引发大家持续追更……

  文创出新,博物馆有热度更有高度

  卖断货!抢不到!前不久,一款以妇好鸮尊为灵感设计的干发帽,成为殷墟文创产品里的绝对“爆款”,上市两个月,销量2000多个,销售额达到8万余元。

  “文创雪糕是必买的,殷墟博物馆还有文创饼干、甲骨文咖啡等,都是拍照打卡必备的。”大学生刘梦雨对记者说,她还喜欢集章,在这里盖章很“过瘾”。

  文创产品不断“上新”。自开馆以来,殷墟博物馆慢慢迎合游客“口味”变化。目前,该馆文创产品已从初期的文物衍生品逐步向“生活”体验转变,产品类型涵盖生活用品、文具服饰、饮品美食等9大类400多种。

  有热度更有高度。2024年12月13日,殷墟博物馆正式发布《殷墟日历2025》,用近300件珍贵文物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伟大的商文明和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

  “正如很多外地游客所说,他们因为殷墟博物馆爱上了商文明,爱上了安阳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期待更多人走进殷墟博物馆,了解商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甲骨名人堂

  于省吾:甲骨文字考释的一代宗师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东宝

  甲骨文考释,是甲骨学研究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12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殷墟甲骨文中的大量辞例得到了正确释读。

  说起甲骨文考释,必须提到“甲骨五老”之一、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所作的贡献。

  已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学者王宇信曾在《甲骨学通论》(1993年出版)中指出,于省吾在甲骨文字考释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超过了前人,不仅他考释或加以解说的约300个甲骨文字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而且他将罗振玉、王国维以来考释甲骨文字的方法加以继承并发展,对我们今后文字的考释工作发生深远的影响。

p54_s.jpg

  于省吾晚年像。

  于省吾(1896—1984),字思泊,号夙兴叟,斋名双剑誃、泽螺居,辽宁省海城县人。一生致力于古文字学、古籍整理、古代历史、古代文物等方面的研究,治学严谨,成绩卓著。

  于省吾正式从事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古文字研究,是在他35岁那年。在一篇发表于1982年的自传文章中,于省吾回忆:我从事古文字研究,开始阅读古文字著作,罗振玉、王国维整理并刊布的大量原始资料,给学习和研究带来很多方便。他们对甲骨文字的考释及有关问题的研究也往往有新的发现。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学者对古文字研究极不严肃,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考释古文字‘若射覆然’,这就无异于猜谜。”于省吾在文中说。

  于省吾认为,古文字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的,只要深入钻研,对文字的点划或偏旁以及它和音、义的关系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并寻出每一字横向的同一时期的相互关系,以及纵向的先后时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则多数古文字是能够被正确认识的,那种貌袭臆断的旧作风必须坚决摈弃。

  1940年至1943年,于省吾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双剑誃殷契骈枝》《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相继出版,他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p70_s.jpg

  《甲骨文字释林》书影。

  1979年,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释林》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他积一辈子心血研究甲骨文字的精华。全书用“分析偏旁以定形,声韵通假以定音,援据典籍以训诂贯通形与音”等科学方法,考释前人所未识或已释而不知其造字本义的甲骨文字约300个,论证简洁严谨。同时,他在该书中所释的“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附划因声指事字”,是对传统文字学理论“六书”说的发展和突破,开创了考释文字的新方法。

  于省吾的学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林沄回忆,于省吾有几种笔记是一直续记至暮年而不辍的。其中,一种是随时记录新发现的古文字资料,按所见先后依次释录。一种是按古文字单字或偏旁为单位,集录各方面有关资料。例如,把同一字形的各种变体、各条辞例都抄在一起,有新发现、新认识,逐一补入。还有一种是专门抄录古代文字通假实例的。

  于省吾把几种笔记都常置案头,读书时随见随录,逐册标号。“正是因为他这样刻苦收集资料,并系统地进行分析整理,才能在古文字考释方面不断有新的创见,而且提出的见解,必能举出一系列确切的证据。”林沄在《追念于省吾先生》一文中说。

  此外,于省吾利用古文字研究成果及古代典籍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有关制度,也取得一定成就。在《甲骨文字释林》序言中,他曾明确阐述了“研究中国古文字的主要目的,是为探讨古代史”的观点。

  “中国古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可见文字的本身也是很珍贵的史料,在本书中,我利用甲骨文字的构形和甲骨文的记事,对我国成文历史的开始,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进行了一些研究。”于省吾在这篇序言中表示。

  于省吾除了从事研究和著述,还为甲骨文研究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他在吉林大学任教期间所培养的研究生,如姚孝遂、陈世辉、林沄、张亚初、何琳仪、汤余惠、曹锦炎、黄锡全、吴振武等,均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推动了甲骨文的保护和研究。

  甲骨文双语小学堂

WX20250108-072605@2x.png

  甲骨文的“疾”字,似人躺在床上,身上不断冒汗之形,意为生病。

  The oracle bone script 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疾”(jí)depicts a person lying in bed,with sweat continuously appearing on his or her body,symbolizing illness. 

      (文字翻译 童林 张蕊)

  文物小档案

  商·青铜蛇

WX20250108-072449@2x_副本.png

  插图/王伟宾

  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该器残为三段,蛇头部宽大,微上昂,头上有耳,长眼,眼球呈圆形凸起,左颈下有一环钮。蛇身饰菱形云纹,两侧腹部各有一排鳞甲。蛇尾上翘并向前内卷。蛇的造型颇具写实风格,尾前端两侧饰卷云纹,尾上两侧各有两条凹纹,贯通至尾尖。

  漫画甲骨

       小王子怕吃药

WX20250108-073420@2x.png

[ 责任编辑:潘亮]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益生菌对减肥、提升代谢有帮助吗?
益生菌对减肥、提升代谢有帮助吗?
  • ·29岁小伙减重224斤 喜获爱情来洛报喜
  • ·健康快讯:河科大二附院获评“2024年度卓越科普奖”
  • ·维生素C能防治感冒?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被灯光“点燃”的古城魅力 春节洛...
  • 建议收藏!洛阳交警发布春节假期...
  • “美丽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组图】
  • 1月发货增长近70%!洛阳云川风能...
  • 集中连片发展!洛阳乡村实现从“...
  • 汝阳县上店镇布河村:工厂建在家...
  • 伊滨区西棘针社区:致富路上一路高鸽
  • 鹏庆塑业:环保管材产销两旺
  • 中国首台!大功率永磁内装式提升...
  • 洛阳迎春灯会票价、开闭园时间公布
  • 百姓呼声
    计划1月26日颁发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证
    航空实验学校老师指定书店购买寒假作业?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