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综合频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丨江西于都:以不渝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2021-04-12 17:02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晚霞映红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难忘的歌。唱的是咱长征源,当年送走我的红军哥哥哟红军哥哥……”6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门口,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正在演唱歌曲《红军渡长征源》。歌声灵动悦耳,引得周围游客竞相跟唱。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门口,长征源合唱团的成员正在进行合唱(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于都河畔,长征渡口。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习近平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对于当年的情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仍记忆犹新。当时,她在现场为总书记讲解。“从总书记一言一行中,我们感受到他深厚的红色情怀。多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新长征,感恩奋进再出发。”钟敏告诉记者,去年即便受到疫情影响,纪念馆的游客接待量仍突破35万人次。疫情期间,纪念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游客“云参观”,并打造了“文物背后的故事”等一系列短视频。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正在给参观的游客介绍长征的历史(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于都,是一片满怀昂扬斗志的热土。苏区时期,这座有着30多万人的县城,先后有6.8万人参加长征。铭记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行。如今,新变化、新气象在红土地上不断涌现,于都正以不渝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中心位置的一座雕塑上,上面一句话特别醒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以前的潭头村基础设施薄弱,且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大多数村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通过快速发展,2017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这是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航拍一景(4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说。2019年7月,潭头村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们纷纷加入,一同发展“富硒食堂”、民宿与红色研学旅游项目。目前,潭头村已有149户村民入股发展“富硒食堂”,17户村民办起了民宿。

  2019年,村民孙观发将家中原本空着的4间房重新装修,按照同时能容纳9人住宿的规模,置办了床、空调、热水器等,办起了民宿。今年春节期间,潭头村日游客量达上万人次,最高峰达4万人,孙观发家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正在自家的民宿内打扫卫生(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记者见到73岁的孙观发时,他正为到来的游客倒上热茶,热情地描述着潭头村近年来的大变化。空闲时,孙观发向记者细数起去年可观的收入,他说:“入股分红、民宿收入、儿子外出务工……一共算下来有22万多元,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在孙观发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越奋斗,越幸福,生活越来越好”。(记者 邬慧颖)①

[责任编辑:唐好优]
分享到: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